『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对方这么一提起,陈光汉一想还真有古怪。这个营长是什么意思?陈师长很是疑惑,难道日本人的飞机没有了,也和孙义成有关?这可能吗?
看了对面那位营长一眼,想从对方脸上看出些什么,结果那个叫邓广平的营长一脸正常,让陈师长什么也没有看出。
在腊戍活动的营,正是邓广平带领的营。邓广平是谁,差不多都知道他是谁----原六分区新七旅二十五团一营三连连长,羊神山阻击战就是三连打的,猛虎连的称号也是他挣来的。
那次全旅会议上反驳了新来的黄旅长以后,他就被解除军职勒令退伍,最后又被特战队员暗中联系送来了缅甸。到了缅甸,部队人数不多,主力团才四个,他这个连长也只能官升一级成为主力营的营长。
老邓同志来缅甸自然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来,听说司令员在这边,他一路都是高高兴兴,屁颠屁颠的就来了。不要说给他一个营长,就是降级让他做排长、班长,甚至一名普通战士都愿意。
这次奉命在腊戍暗中协助陈光汉的新八十一师作战,孙义成就给他交代过,“遇危而出,遇险而救”。除了日军坦克出现要主动出击坚决打击消灭以外,其他时候就让八十一师自己去做。
现在看到陈师长一副疑神疑鬼的样子,邓广平虽然想笑,但还是坚持住了,保持严肃的表情没有露出什么破绽。
对面的陈光汉见此情形,又开始再想了:看来是自己多心了,孙义成能在异国他乡拉起一支战斗力如此强悍的军队,又能弄到那么先进的武器装备,这已经很逆天了,飞机那种连国民政府一个国家玩起来都很吃力的大东西,他孙义成怎么能够有,自己简直是在异想天开!
收回思绪,陈光汉继续考虑自己眼下的情况。守住了腊戍,自己收到的嘉奖电报可不只有军事委员会的,顶头上司、六十六军军长张轸发来的电报,简直是要把他陈光汉夸上了天。
作为第六十六军军长的张轸,虽然有新编第二十八、二十九合三十八折三个师,可刚一入缅,部下最有战斗力的孙立人三十八师,就脱离了他的指跑气西路作战了,只留下战斗力很差的新编第二十八、二十九师。
张轸原本是国内第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到六十六军上任算是降级使用,属于空降上任,对几个师都不能确实掌握,自然就更加降低了战斗力。
手下一个主力师被调去了西线战场,留在身边的两个师在日军面前一触即溃,狼狈地逃回国内,师长刘伯龙和马维骥,已经被军事委员会撤职查办,张军长本人也是威严扫地。
幸好军事委员会还给张军长准备了新八十一师这支预备队,不但守住了腊戍,还将不可一世的五十六师团打退了,师长陈光汉简直就是他张轸的及时雨、救命星。
除去军长张轸的电报,远征军司令部继任司令官罗Z英、副司令杜Y明等都发来了电报,对他表示感谢的同时也表示了祝贺。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很少关心他在军中事务的老父亲,竟也从国内发来电报,对他的表现大加赞赏,鼓励他要戒骄戒躁,继续为国家民族立功。电报里写到:
“幼时均一味说诳,长成亦必无所成就,对国家社会无补,国家何须有此国民,家庭何须有此子弟。身属军人,刻在前线抗战,望汝凡事立志向上,存极盛竞争心,多杀倭寇,万不可因功张狂,自傲自大,以致每事均落人后,不知羞愤。
吾儿!捍卫国家与复兴中华民族责任端在汝辈,而是否能肩此重任,则视汝等此时之修养造诣如何,汝可一心杀敌,不可挂念家小,万一不幸以身殉职,则完成军人天职。望汝细味此旨,牢记勿忘。”
这一切都让陈光汉有些心虚,但又没办法去解释,只能把焦虑藏在心里。他总不能对众人说,那都不是我新八十一师的功劳,是那谁谁谁的!谁信呀!
胡思乱想中,对面的那位营长又开口了,“还有,我们司令说希望陈长官能够向国内请求援兵,也可以向中路的远征军司令部求援,让第五军的部队通过八莫东调腊戍,这样守住腊戍就更有把握了。”
孙义成给陈光汉出这样的主意,里面当然有自己的小心思,一方面是不想远征军再走那些困难的道路回国,一方面是不想远征军撤到印度去,增加英军在印度的实力,给攻打英帕尔的日军制造麻烦。
原时空日军对印度的进攻,要等到一年多以后的一九四四年,那个时间在印度的英军不但从巨大失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还得到了大量增援。
不可能放弃印度次大陆的丘吉尔政府,从中东、北非等地调来了大量英军部队进入印度,不但扼制了日军的进攻,还有能力进行反攻。
孙义成自然不想看到这种情况,日军是一定要打到印度去的,至少英帕尔要被日军占领,这样他才有和丘吉尔讨价还价的地方。他得想法让日本人不要那么懒惰,要积极的发动对印度的进攻,而且时间越快越好,不能等到四四年,那样,变数就太多了。
缅甸战场,因为五十六师团在腊戍的失败而出现了短暂的停歇,狂进的中路和西路日军,也因此放缓了进攻的步伐。
借助这个机会,在陈光汉申请援军的电报催促下,重庆政府立即电令远征军在中路军队全部东调腊戍,守住国门,只留下西路孙立人新三十八一个师协助英国军队。
面对军事委员会高官的如此安排,史迪威自然是表示了强烈的不满,甚至将抗议的电报都发到了华盛顿,可是早已经看穿英国人没有守住缅甸决心的罗斯福,却默认了中国政府的决定,没有出声阻拦,LS在这里终于发生了一点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