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第754章文化衫
“嘿!”
傻柱穿着花布围裙坐在了李学武的对面,坏笑着说道:“这话要说也对,也不对”。
说完大脸往前凑了凑说道:“要是景副厂长请客你自然是没人缘,可今天是李副厂长请客啊,你别不是逗我玩呢吧”。
“呵呵,人家请的都是领导”
李学武叽咕叽咕眼睛道:“我还不够级别呢”。
“胡扯!”
傻柱一梗脖子,挑眉道:“保卫处一把手,纪监副书记要是都不够……”
瞧见李学武要拿茶杯砸他,傻柱立马止住了话头,叽咕着眼睛笑道:“我这不夸你呢嘛,伱看你,谁去了我还不知道?!”
说完见李学武放下茶杯凑过去笑着挑眉问道:“今晚什么局儿,我可见着程副厂长也在呢”。
“反正不是鸿门宴”
李学武轻笑一声,冲着从厨房出来的雨水招招手道:“妹子,来壶茶”。
“跟谁叫妹子呢!”
雨水翻了翻白眼嗔道:“我比你大,你得叫姐知道嘛!”
李学武点了点头,从善如流地再一次说道:“好的,大姐来壶茶”。
这会儿轮到雨水皱眉头了,嘴里动了动,扭身往西屋去了。
傻柱晃了晃脑袋,看了两人几眼,心里又开始不得劲了。
先叫姐,后叫妹,最后叫……
“瞅啥呢!”
李学武一回头看见傻柱瞪着大眼珠子在盯着自己,一副怀疑模样,跟斗鸡眼似的。
傻柱撇了撇嘴,再拿厂里那些事逗壳子的心思都没有了,他牙又开始疼了。
“你癔症了~!”
李学武挑了挑眉毛,伸手掀开了桌上的茶杯,等着雨水的那壶茶。
傻柱盘着胳膊拄在桌子上反了一嘴道:“你才癔症了呢”。
说着话看了看西屋的妹子,又对着李学武问道:“你说雨水为啥不找对象呢?”
“你问我?!”
李学武看了看傻柱,道:“你跟你妹子是仇人啊?还是你俩隔着十万八千里啊?自己不会问她你问我?”
说完扭头看向西屋的雨水,大声问道:“雨水!唔~……”。
雨水听见李学武的喊声回过头只看见自己哥哥捂着李学武的嘴挣扎着不让他说话。
“干啥?”
“没事,催你快点~”
傻柱用力扳着李学武的脑袋,等回了雨水的话,见着妹子扭过头去嘀咕“有病”后,这才松开了捂着李学武的手。
“你想害死我啊你!”
“你想害死我啊你!”
傻柱说完这句,李学武也说了一句,使劲喘了喘气,瞪了傻柱一眼道:“你捡条命,我刚才要是出手,你今天都省了住院的钱了”。
“少吹吧你!”
傻柱狠了一个,随后捅咕了李学武一下道:“别问,一问就急眼,耍脾气”。
这会儿见着雨水端着茶壶过来了,傻柱也不敢多说了,坐好了跟李学武叽咕眼睛示意他别给自己惹事儿。….
李学武翻了翻眼珠子懒得搭理他,见着雨水给他的杯子里倒了茶,笑着道了声谢。
放下茶壶的雨水想了想,看着李学武说道:“让你占个便宜,以后别管我叫姐了,还是叫妹子吧”。
“好的大姐”
“你!”
雨水见着李学武还逗自己,不由得瞪了瞪眼睛,打量了李学武的穿着嗔道:“你看你穿的跟老头儿似的管我叫大姐,你不嫌我还嫌呢!”
“呵呵,我就像老头了?”
李学武看了看自己的穿着,白加黑什么时候成老头装了。
“气质像!”
雨水扯了扯嘴角,随后用手指点了点李学武,威胁的眼神很明显,凶了一下又回了厨房。
李学武转头看向傻柱,挑眉道:“我认识一些体校的教师,特别能打的那种,我觉得特别适合雨水”。
“你什么意思?!”
傻柱心里还想着妹子说让李学武占便宜的话呢,可听见李学武一说这个,他这会儿倒是不愿意了。
傻柱无语地看了看李学武,随后又无奈地叹了口气,问道:“你有没有警查的关系,教师现在……咳咳,我觉得警查还行”。
李学武喝了口茶,苦着脸说道:“你也知道,我就在分局”。
傻柱点头道:“我就是知道你在分局才求到你的”。
李学武放下茶杯看向傻柱说道:“正因为我在分局工作所以才特别理解警查的辛苦,咱就别给他们找麻烦了”。
“……”
傻柱无语了,他特么还以为李学武为了自己妹子为难呢,没想到是为了警查为难。
自己妹子就这么不堪?
还给警查找麻烦了?!——
晚饭就是在倒座房吃的,回来的时候都快七点了,赵雅芳又因为迪丽雅的嘱咐,便没有生火。
天热,她又苦夏,屋里凉快些才好呢。
往日里婆婆做饭也都是用的南屋锅灶,她跟去婆婆那屋睡,留了南屋炕空着。
家里就剩这娘几个了,一铺炕睡着还空了位置呢。
姬毓秀因为作息原因,一直都在东院睡了,不管她回不回来,刘茵隔了三两天就去给烧烧炕,省的有潮气。
新房子就是这样,地面、炕面、墙面的潮气多一些。
后院倒是不用刘茵操心,时不时的于丽会过去,李雪有的时候晚上也会过去办公。
家里住的就剩下刘茵、赵雅芳和李雪了,娘三个倒是分工明确,一个上班,一个养胎,一个操持家务。
晚上了也都是刘茵一个人给孙子们准备戒子和小衣服啥的。
算计着大儿媳应该是腊月生,二儿媳应该是过正月生,两人相差三个月左右。
也正是因为赵雅芳和顾宁都有了,李学武才叫母亲趁着现在不忙赶紧去山上看看,好也放心。
不然整日里操持着家里,没上山看过父子两个终究是挂念着。….
其实要说上山,每周老彪子都会去山上,只是母亲舍不得家里,又放不下大儿媳妇儿而已。
山上是大儿媳儿娘家,自己上山了,亲家问起了,把儿媳一个人扔在家里终究也不是个事嘛。
终究是老人思想,要搁李学武和赵雅芳这一辈的年轻人想来,实在没什么可挑理的。
吃饭还用愁?
倒座房哪天不得开火啊,一样是吃饭,倒座房这边的伙食可能没有家里精细,可这个年代精细的饭菜能有几顿啊。
赵雅芳也是借着李姝的光了,李姝不在家,棒梗送来的鸡蛋有一多半都给她吃了。
李学武是想着不用给家里留的,老彪子从山上也往下拉鸡蛋呢,李姝和顾宁都够吃。
可能是赵雅芳有些不好意思了,现在吃的鸡蛋还够不上一天一个呢。
晚饭回来,李雪照例拎着包去了后院,顾宁和老太太抱着李姝跟赵雅芳回了家里。
刚才饭桌上提起给赵雅芳和顾宁补身体的话了,回来老太太便叮嘱赵雅芳得注意着饮食习惯。
终究是中医世家,对养生和保养、养胎方面是有传承和理论支撑的。
顾宁侧坐在炕上,看着李姝穿着小布鞋在炕里撒欢儿,对着炕头对坐着的赵雅芳说道:“鸡蛋家里都有呢,他常往家拿的,这边的你跟妈说煮了吃”。
赵雅芳笑了笑说道:“够吃呢,能吃多少,让妈腌一些等着过年吃吧”。
“快别了”
顾宁接了跑过来跟她嘀嘀咕咕说着话的李姝,回话道:“过年有过年的呢,你亏了身子影响的是孩子”。
说着话又帮着李姝整理了一下拧歪的开裆裤,接了她的小汽车往炕里轱辘着逗孩子玩。
老太太见着妯娌两个相处的好,也是笑的开心,坐在炕里一边照看着李姝,一边听着两人说话。
顾宁在家的时候说话就少,基本上都是跟李学武说,跟她也就是日常那么两句话。
回来这边也就赶上事儿了,或者有了话题了才会多说一些,不然就像个闷嘴儿的葫芦,只听别人说。
赵雅芳是个能说会道的,两人学识、身份都相当,说话也能有个共同话题,不像她老太太了,嘴里念叨的也就院里这么点事。
顾宁跟赵雅芳说的也不是那么多,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看着两人都是上了大学的,又都是正经的工作和身份,可从小的家庭背景和生活观念都不同呢。
现在别人不觉得,刘茵是能觉得李顺选了老大养老是对的,跟老大的脾气秉性,也跟老大媳妇儿的家庭出身有关。
老二不用说了,就是选也不会选老二的,虽然过的最好,工作最好,可那脾气性格不是听老人话的,也不是沉稳随和的,可住不到一起去。
别看现在老二孝顺着呢,可你说啥他听了,做不做就不是他了,你是生气还是不生气?….
老二媳妇儿也是一样,确实是个好媳妇儿,可不大适合在一块儿生活。
孤傲不是脾气,而是长久养成的性格秉性,顾宁从小就那个生活状态,不是针对他们。
可在他们看来,老二媳妇儿就是城里那种高干家庭出身的标准子女,可能小两口都是干部,在一起生活顺当的很,跟老人在一起就不同了。
就是老太太在那边生活有的时候都看不过眼了,更何况是几代人在同一个屋檐下呢。
在生活习惯上,日常消费上,衣食住行样样都有着思想上的差异。
老二家如此,老三家就更是如此了,姬毓秀更是爹妈宠着,哥哥爱着长大的。
可能因为年岁小好糊弄着,再大一点儿,别说姬毓秀不满意了,就是老三学才也受不了他们家的传统生活观念了。
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传统家庭的观念和思想也在发生变革。
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生活,对应的就是接受较缓慢,或者说防备心比较强的上了岁数的人。
老人经历的多了,对生活的坑坑包包都有了防备和随遇而安的心,自然没有年轻人那种上进和冒险的观念。
两相冲突,自然各自生活的都不舒服。
为什么这个时候多选老大养老,原因就是等他们老了的时候,老大基本上也人到中年了,已经能感受到他们曾经感受过的危机和防备了。
更容易沟通,更容易理解,刘茵说李顺选老大合适的原因其二是大儿媳妇儿。
三个儿媳妇儿,两个出身是高干,唯独只有赵雅芳是出身农村的,再是经历过高等教育,可根子和骨子里还是农村人,生活上还是农村的思维模式。
勤俭节约,老实本分,孝顺恭谨这些品质都是刻画在了骨子里的,又是承担着长媳的责任,对待老人自然是要比其他两个儿媳要顺当些的。
老太太就是这么过来的,所以很理解刘茵的想法,对赵雅芳的态度比其他几个孙媳妇也是不一样的。
有对长媳的尊重,也有对家庭未来主事人的倚重。
家庭是个很温馨的场所,可也有现实的一面,既然定了是老大养老养家,那老大媳妇儿自然就被定为李家未来的主事人。
这个不用争,也不用抢,有话语权的好处,也有当家人的责任。
赵雅芳现在其实已经承担起了家庭的一部分决定事务权,刘茵也有意放手家里的事由着老大媳妇儿做主。
其实这都是老大媳妇儿过门后应该有的意思,只不过当时赵雅芳一心想要单独出去过日子,不受老人牵扯。
婚后也是没接婆婆的账本和钥匙,想着小叔子也上了大学,二小叔子还在外面当兵,公公婆婆岁数都不大,再等等。
她想的是,但凡二小叔子和小叔子有一个张罗着继承家业或者提出要给公公婆婆养老,那她和李学文就搬出去住。….
哪怕是住学校里的宿舍也不想在家里挤的。
可谁能想得到呢,计划没有变化快,原来预想着的家里会很挤,向对门那样挤得走不开身的,可才不到半年时间,在这院里他们家就有了四五处房产。
这会儿住吧,打扑嘞住都住不过来了,二小叔子更是在结婚后就搬出去了,留下三处房产在这院里空着。
现在可倒好了,兜兜转转,在家里住着的人都凑不够一间屋子的一铺炕了。
她和李学文在学校还有个分到手的住房空着呢,现在也没法过去住,以前担心的房子问题现在倒成了累赘。
环境的变换自然决定了观念的转变,赵雅芳逐渐的也对养老和当家这件事不再抵触和推辞,婆婆给了钥匙和账本她都接了,算是正式的成了管家媳妇。
说起来这就是个传统的习俗和仪式感罢了,李家能有多少钱,能有多少移动资产李学武还不知道?
甭问,他们家可没有娄家的那种传世翡翠手镯,更没有什么金银古董啥的,就是日常的工资和票据。
账本是要有的,京城无论大小家庭,是穷的,是富的,是人多的,是人少的,基本上家家都有本账。
记录了本月领工资几何,上个月盈余几何,欠款几何,本月按日花费均会登记在本册上,以供反思核对。
买钢笔,订杂志了,修鞋了,买菜了,都得登记,出一笔进一笔,老百姓的日子都在账本上呢。
管家的媳妇儿管账管钱,她说这个能买,那就能买,她说账上这个月的生活费都不够了,不能买,那就是不能买。
男人和家里其他人只管着挣钱和提出要求就是了,至于花钱和买东西都得经管家媳妇儿手。
在早这个权限也是给刚过门的主家媳妇儿管的,一直管到自己闺女十三四了,懂事了,就得带着闺女学着管家了。
无论闺女出阁与否,大儿媳妇儿一进门,这钱库的钥匙和账本就得从婆婆手里交到新媳妇儿的手里。
没有时间缓和,一般就是新婚第二天新媳妇儿给公婆磕头的时候,敬了茶,接钥匙和账本。
正常来说,新媳妇儿在家已经跟娘家妈学了好些年的管家经验了,不会怵头和麻爪。
这也是为啥早先的人家讲究个门当户对呢,没有娘的姑娘不好找婆家的,说是没有教养。
当然了,这个教养并不单单指素质和人品,还包括管理生活和家庭琐事的能力。
到了这个年代,老一辈儿的传统更是保留了下来,家家都不是宽裕日子,节衣缩食、勤俭节约的生活是所有家庭的主旋律。
匣子里有本账,各人都不觉得亏,老老少少心里也有个谱儿。
李家这样的自然是好的,各个儿都顶事儿,各个都能赚钱的,那匣子里的钱也多,算计的也少。
老大媳妇儿结婚没接账本的时候工资都是她自己收着的,直到今年接了婆婆的钥匙和账本,这才将她自己和李学文的工资归到了公账上。….
李顺的工资自不必说,一直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一直都在供养着家里人,他是最无私的人,也是家里话语权最高的人。
传统家庭在这个时期就组成了一个奇怪的权利架构,在大事上,倒是成了公公和主事儿媳妇儿商量着办事的情况了。
公公主事,有大局观,有生活经验,儿媳妇儿掌财,能算在小处,能勤俭持家,这种结构让上一辈和下一辈儿的话语权达到了平衡。
公公能打骂儿子,但不能打骂儿媳妇儿,儿媳妇儿能跟婆婆斗气斗嘴,却是不能跟公公开牙骂街。
两个人都是互相尊重着,这事情倒是好商量了,倒是好做决定了。
要不怎么说传统的并不一定是糟粕,有时候是有一些大道理在这里面的。
李家现在除了李学才没上班挣工资,就只有刘茵和老太太是不赚钱的了。
可刘茵要做家务,老太太要照顾儿孙,都有各自年龄到了应该做的职责。
钱匣子里本应该还有李雪一份工资的,可赵雅芳自己结婚后都被婆婆允了自己管工资,现在怎么会跟小姑子要生活费呢。
也没等婆婆开口说话,赵雅芳早在李雪上班后就跟婆婆说了,小姑子未来还要找婆家,公婆应给的嫁妆不算,哥哥嫂子给的陪嫁另说,她自己的工资自己收着,算是体己钱。
普通人家这体己钱不是这么算的,姑娘上班了也要给家里交生活费了,跟小子是一样的,吃一顿饭,给一顿的钱。
交了生活费以后,姑娘自己定,是不是要给父母一些养老钱,或者叫孝敬钱,剩下的才叫体己钱。
似是李家这般要姑娘吃家里的,用家里的,生活费不用交,工资自己全收着的,那真是不多见的。
许是婆婆厉害的,抓着钱匣子和账本不松手的那个才能这么干。
可这么干的结果就是儿媳妇儿离心离德,儿子也有怨言,一家子别想有个和睦了。
其实赵雅芳想的多一些,本就是跟小姑子相处的好,年龄差着呢,当亲妹妹处也是真的。
公公婆婆家对自己家真是不薄,送米送面的,亲家相处的真是好,她要是亏了心,还得挨她爹的大巴掌。
再一个就是公公现在赚工资养家是很轻松的,虽然现在还养着一个小叔子,可这小叔子也不是没出息的样,未来也是好工作好生活的,并不会给她添累赘。
现在处的好了,未来都是帮助和指性。
以前她觉得自己和学文工作好,赚的多,离了大家过小日子绝对舒服。
可经历了跟老二学武闹了那一场,二小叔子又是给票买自行车,又是想办法给他们找房子的。
李学文出了事,还不是得请二小叔子出头去接人。
她哪里会不问当天发生了啥,就李学文讲了,二小叔子手里拎着枪,把他从一堆人里救出来,在门口躺着一个,到了大门口又是追着揍了一个。….
赵雅芳听着揪心,可也却是安心的,打听着学校里那些同事们的遭遇,还不是感念家里有这么一个顶梁柱,敢为哥兄弟冒险的人。
将心比心,她爹给的那一巴掌不白挨,彻底打醒了她。
自己弟弟就在二小叔子手底下上班,半年一进步,眼瞅着活泼劲儿又回来了,她自己心里也有本账呢。
小姑子吃饭又能在家里吃几顿饭,穿衣都是二小叔子给置办呢,能用家里几尺布,就是生活也没想着多费家里的钱财呢。
公公现在还能赚钱呢,婆婆还能照顾家庭呢,老太太还能看顾孩子呢,她能做出那等蠢事来?
主动提出要照顾小姑子,不入李雪的工作进账,不仅全了婆婆爱护闺女的心,也让家里人都看出她的大度来。
就算是收了李雪那十几、二十块的生活费,她的匣子里又能多多少来,都不抵二小叔子拿家里来的东西值钱。
后院送来的鸡蛋不是钱啊,这又不是公账的鸡,这是二小叔子没结婚前就分了家自己养的,下了蛋也是给李姝吃的。
现在是李姝抱回家养了,二小叔子又是个有能耐的,鸡蛋不愁了,她又是有了身孕,婆婆这才给她煮了吃。
可吃着这鸡蛋她也得想想,李姝是真的不吃了?还不是二小叔子跟妯娌顾宁提了,这鸡蛋给她补身子,李姝的鸡蛋另外掏噔了。
这家里但凡都挣钱,都有个上进心,有一个人主动奉献着,有两个人都为家里着想,老人不偏不倚,这家就没个打闹的,一准儿的家和万事兴。
不用争,也不用比,谁家过的都不差,公公婆婆关心分家出去的孩子是正常的,招呼还小的孩子也是应当的,她现在都不亏,以后这些小叔子和妯娌还能让她亏了?
就是这次上山说是老三媳妇儿和婆婆去看公公和老三,和也想着给她娘家带一份礼的。
互相体量着,婆婆有的时候是厉害了一些,可也都是想着他们好,赵雅芳在家待的日子长了,想的也就多了。
跟炕上坐着,看着老太太笑,便也笑着逗了调皮的李姝。
李姝今天高兴呢,回来这一路就高兴,吃饭也高兴,晚上这会儿玩的也高兴。
小小的人儿都懂得思念的味道了,知道是肚子里想念亲人了。
——
倒座房这边吃完李学武等人就给小子们倒了地方,大饭桌人家都等着用来学习呢。
也许是这边的氛围好,也许是好为人师,何雨水也习惯了晚上在东屋看书。
有的时候小子们有不懂的地方了,也都是跟雨水问了,请教了,她倒是过了一把当老师的瘾。
其实说教的多,学问好的还得是赵雅芳,因为在家闲着,有的时候晚上吃了饭她也来这边坐一会,主要还是跟于丽和迪丽雅她们说说话。
实在是无聊了,这院里就这么些个人,前院儿自从发生“棒梗爆炸案”以后,因着三大爷装疯卖傻就没人来这边坐了,都去了中院。….
李家也乐的清静,赵雅芳多是来这边坐着闲聊,顺便给小子们解释学问。
当老师的都有些习惯和瘾头儿,有好学的主动问,她便也有了教书的兴趣。
小子们有雨水日常给教着,还有赵雅芳时常给上课,这学问长进的倒是快。
李学武他们在西屋摆了炕桌,于丽给准备了茶水,各自端了杯子在这边开小会。
老彪子不在,二爷说打下午就没见着这小子人影,车也没动,就没上山去。
依着李学武想来,大胸弟都说了会尽快办,那今晚不是侦查就是行动了。
既然都交给他去办了,李学武也就没担心,只在家等着消息。
屋里除了老彪子剩下的都在了,李学武难得有时间,都准备好好听着下一阶段得怎么干活呢。
回收站这边,姥爷还是负责家具和账目这一块儿,二爷负责柜台和古董,国栋负责所有破烂业务了,包括往废品公司送货的业务。
二孩也锻炼着跟老彪子学习公对公的交易业务呢,主要是一大批稳定的客户逐渐在发展,供应这些家庭就够回收站所有开销的,不能松了手。
再一个是公对公的业务里能余出一部分来供给这些客户,现在的VIP业务商品可比以前丰富多了。
随着风吹的越来越厉害,这市面也越来越紧张,就老彪子打听的鸽子市那边也不大方便了,时不时的有人去扫听内幕的,不是啥好事儿。
所以VIP客户稳定发展着,二孩儿每天都忙活这些事儿,同时也给老彪子打短儿,接触了那边的业务。
门市部这边还是原来的布置,小燕跟二爷站柜台,负责卤货和废旧商品回收与二手货兑换售卖。
于丽带着迪丽雅和王亚梅两人在管着旧货商店这边的业务,同时也支援着小燕和二爷。
安排三个人还是想着人手多一些,有个休息的时间,也是因为回收站这边事情多,人少了后勤都保障不了。
三顿饭总得有人回去做饭,总得有人收拾屋子和整理院子。
现在屋里坐着的就这些人了,王亚梅不在,于丽说是今天请假休息,傻柱还笑闹是不是两人出去处对象去了,惹了迪丽雅一个瞪眼。
在家的是这些人,不在家的有好几个方向,三舅闻三儿带着老婆孩子在钢城,手边还有十三太保里的前三位。
小混蛋周常利带着两批拢共小一百人跟那边做事,山上下来的张万河则是带着大强子及四十多口子人在钢城一起忙活着。
西琳和葛林,并着丁万秋在吉城,经营着联通山上和钢城的小小收购站,不起眼,但是很重要。
最后就是一监所了,那里是回收站的生产基地,造纸、印刷、雕刻、裁缝、皮革、电子,以及新开发的西城三监所等地提供木匠和印刷的业务。
学文大哥在那边管着电子教学培训,吴老师已经答应在那边管着这些业务,以及监管财务工作。….
接下来大嫂赵雅芳也会兼顾这边的财务,以及一监所的财务业务将所有的业务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李学武抽了一口烟,坐在炕桌旁听着沈国栋拿着笔记本汇报着回收站的业务和工作,好像在单位开办公会一般。
其实也是一回事,听着沈国栋说这个月收了多少破烂,卖了多少破烂,分析现在的市场行情怎么样,环境影响因素又是什么,怎么判断形势,怎么规避风险,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这些都是李学武要求他做的,算是给未来发展打下一个基础了。
沈国栋没啥大学问,写字和算数不成问题,管着收废品的业务绰绰有余。
可他也就这么点追求了,想的也是小富即安,有饭吃,能饱肚子就得。
倒是李学武收拾了他两回,告诉他不想干就撤股,给他的房子也收拾好了,到时候给他找个工作,跟小燕过安稳日子去。
还别说,李学武这么一收拾他,他还真就想这么干了,不过回去跟小燕一提,小燕儿却是不干的。
上班哪有现在赚钱啊,也没现在这么充实和舒服啊,给单位干活,上面有领导盯着,下面有同事挤兑着,谁知道能活咋样啊。
跟着武哥干事业,别的不说,这钱财上面可没亏了他们,在门市部更是跟自己家里一样,心情好,挣的多收入多,她可不愿意去外面受气去。
小燕见他没个理想的样子,还说了,不指望等他们结婚的时候能有武哥的排场,但家里总得有个带响的。
这可把沈国栋给为难住了,带响的,他倒是想给小燕准备一箱炮仗了,可他怕小燕不让他回家。
啥是带响的,汽车呗,左右不能是破自行车,卡拉卡拉响的那种。
这个时候谁家敢想结婚的时候家里能买小汽车,干部家也不敢想啊,他就知道小燕在为难他。
可小燕说了,你不敢想,可武哥都做了,回收站以前有小汽车?
现在还不是一台嘎斯69小货车,一台大卡车,就是武哥家里还有一台威利斯呢。
沈国栋想说自己不能跟武哥比了,可跟武哥打听了,那威利斯轧钢厂也在卖,一台成本价才不到一千块钱,他攒几年也是能买的。
小燕儿岁数还小呢,到结婚还得三四年,这带响的还真就不是难题。
分红?
没有的,武哥说了,短时间别想着分红了,未来还得投资呢,暂时都不缺钱,只领工资够过活就行了。
所以他现在只能指着工资过活,好在是大宅子有呢,衣食住行都在这边考虑着,他上班干活就行了。
日子有了理想,也就有了奔头,他再也不敢跟武哥提找个班上等退休的事了。
有了上进心,在业务管理上也就上心了,把破烂业务全都接手了,可给老彪子轻松了好多。
尤其是现在小子们也都在学车,这院里的司机倒是多了,用车也方便了许多。….
沈国栋汇报完,姥爷开始汇报,他也是用的笔记本,说了家具的回收和销售情况,最近的重点工作还是在西城三监所的家具生产上面。
木托架,玻璃花,这种茶几卖的最好,也是新婚家庭最受欢迎的商品。
市场上还没出现仿制品,倒是让回收站赚了个大头儿。
李学武听着姥爷说旧家具清理了一大批,便插话问道:“三舅收上来的那些都处理了?”
“差不多了”
姥爷带着老花镜,翻看了一下账本,抬起头跟李学武说道:“不少都叫彪子送走了,剩下的也都是样式简单的,改了改都卖了”。
老彪子送走的那些李学武知道,是给了俱乐部,俱乐部那边也划了钱过来,并不差账。
外面自然不好用那些华丽家具的,但俱乐部不虞有这个危险,大门里面的世界终究是集体单位,只要人没有事,那就真没事。
俱乐部里正式工都是可靠的,临时工没话语权,会员的身份都由着线串着,谁敢说那边会出事。
“年初弄的那批货,都处理干净了吗?”
李学武看向了叶二爷,他问的是打击年初那次偷盗活动缴获的商品,零零散散的得有两三万块钱。
叶二爷也没用翻看账本便点头道:“剩下一些零碎的,彪子说做在了收购账里,上个月已经跟街道那边结清账目了,也找了街道所做了证明”。
说着话,叶二爷又打开了笔记本介绍道:“有些东西杂七杂八的,用的时候需要,不用的时候卖不掉,要是抻着许得好几年才能结清”。
“不碍的”
李学武点了点头,道:“结清了好,省的惦记了,再跟街道或者司院仓库那边收东西也是现款现结,别叫人家为难”。
二爷看了姥爷一眼,见他点头表示没什么介绍的了,便就着自己的笔记本开始汇报门市部这边的业务。
主要还是收音机,这玩意儿二手货很稀缺,也很畅销,结婚的,分家的,都想弄个这玩意当摆设。
二手的并不代表不能用了,由着一监所的李学文摆弄了,也倒能用长久。
因为二手零件用的少了,那边有津门电子厂支持,能购买新原件了,自然省的去扒旧的。
像是闻三儿那般,用旧的对付,想着再挣一笔维修钱的业务也不做了,没人手,也没那个精力。
二爷除了说柜台上的事还说了说废品里面旧书纸和纤维材料送去一监所造纸的情况,也说了说现在书籍的售卖情况。
很意外的是,小人书竟然和红皮书一样卖的好,红皮书多是年轻人和上班的人在买,小人书还是孩子们买的多。
主要还是一监所和华清画院出的这一批小人书质量上乘,内容编辑的精干,故事有趣味性,更有教育意义。
供销社那边很硬气,没人查他们的货,治安大队那个点儿更没人查了。
因为这边的门市部挂着供销社的牌子,倒也安全的很。
在这个时期,文化用品,尤其是文字书籍卖的好,当是很难得的。
主要原因李学武想了想,跟小人书里的主体思想有关,因为所有的故事,以及宣传的人物均是先标榜其核心思想是向着上面的。
其次小人书里的核心价值观都是积极向上的,又专又红的那种,很符合当前的宣传需要。
再有就是这几个点儿销售小人书的同时也在销售红皮书。
不仅仅是这些,还包括红皮笔记本,印着标语的钢笔、橡皮、铅笔等文具。
像是治安大队那边的店里,还包括了“文化衫”,单一色彩的背心或者T恤上印着录语和宣传标语。
最后就是马主任的照应了,供销社背书,这个时候还真就没人来找事。
老彪子每个月都去马主任家里吃饭也是有效果的,最起码李学武能看得出,回收站这边安稳的很。
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