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连续下了几天雨,温度有些低,可运气很好,昨日下午便放晴了,今日更是个艳阳高照的好天气。
“阿孜,走吧。”于晓静推开门,率先走出去,肖茹也笑着站在门口,等着江孜走出去,院子里早就站满了人——村长和于家两家人都在、还有胡晴儿一家,以及傅怀瑾和傅老爷子。
院子外面围着村里的村民,个个探头踮脚的,都在等着江孜出来。
江孜莫名的有些紧张,她本就不喜欢被人围观,今天还特地梳妆打扮了一番,实在是对社恐不太友好。
“姑娘,你今天很漂亮,什么都不用担心,出去就好。”林荷朝她笑,苏氏则是轻哼一声:“赶紧的,时候可不早了,别误了时辰。”
“好。”江孜赶忙应了一声,乖乖的跟在苏氏的身后,跨出房门的时候,她忍不住抬手遮了遮光亮,外头阳光有些刺眼,等到适应过来再往前看,生生的顿住了脚步——怎么这么多人,她还以为这么早村里人都不会来。
“那是江家阿孜?哟,还真是差点没认出来。”
“没想到这小丫头打扮一下还挺漂亮的嘛。”
“你瞧瞧那瑜娘子还有江阳,那都是长得不错的,这江家丫头是继承了她爹娘的优点。”
“长得好看又能干,当初怎么就没想着和江家结亲呢。”
“以前江家那么穷,你会愿意?现在你想是不可能了。”
“就是啊,你没瞧见那傅家老爷子又来了,我看呐,是真的要跟江家结亲了。”
“我还真一直以为江家要和于家结亲呢,于家的二小子从小就喜欢跟在江家丫头身后。”
“别瞎说,那是两家关系好,于家丫头和江家丫头关系,做哥哥的这不是照顾两个妹妹嘛。”
“哎哟,行行行,你说的对你说的对。”
议论声响起来,傅怀瑾好像听到了又好像没听到,他眼里只有那个站在屋子门口,抬手遮着眼睛试图挡住刺眼光亮的少女。
她穿着一身水红色的襦裙,裙摆绣着一朵朵梅花,仿佛绽放在她的脚下,她本就肤白,这颜色更是衬得她肌肤如雪,因为温度低,又在襦裙外面套着一件小袄,衣领处的绒毛就堆积在她脖颈下,衬得一张脸娇小如同只有巴掌大小,她今天难得的画了眉涂了胭脂,原本精致秀美的五官显得更加出色好看,尤其是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仿佛会发光似的,引得所有人都挪不开视线。
傅怀瑾一直知道江孜是好看的,只是她总是将自己隐藏在那一身深色的衣裙里,她不爱出风头,也不喜与人过多的交流,所以没多少知道她的美。
如今,她的美终于呈现在所有人面前,他能感受到那些人眼底的惊艳,她确实很美,美到让他想要把她藏起来,不让任何人看到他,只能属于他。
可是他不能,因为阿孜她不愿意,她的志向是走遍整个大华皇城,将江家食肆开遍整个大华皇朝。
他最开始会被江孜吸引,不正是她的努力和专注?如果真的把她藏起来,她眼底的光会消失的。
傅怀瑾低头轻笑一声,只觉得自己有些荒唐,竟然会生出这样的念头——可那是江孜,这样的念头好像又并不是很离谱的样子。
谁也没注意到傅怀瑾的异常,谁也不可能知道傅怀瑾心里想的是什么,他们更关心的是今天的主角。
江谌和江源一起齐了上来,江源还是像往常一样扑过来抱着江孜的腿,仰着头星星眼道:“阿姐阿姐,你今天好漂亮啊。”
“别堵在这,去堂屋,别耽误时间。”苏氏附身捏住江源的衣领,小家伙完全不挣扎,乖乖的松了手,看得江孜都觉得好笑——果然,村里的小孩子们都怕苏奶奶。
堂屋里,江母和傅老爷子一左一右坐在主座上,江谌牵着江源坐到右侧的下位,旁边还坐着傅怀瑾,而左侧坐的则是村长和胡晴儿一家三口。
怎么会让傅爷爷坐在主座,虽说他年纪最长……但是这样多少有些不合适吧?
只是这个时候江孜可不能再说什么,总归是江母安排好的,他们怎么说,她怎么做就好。
堂屋中央摆放着小小的火盆,江孜小心翼翼的跨过去,然后在苏氏的示意下给坐在主座的父母长辈行跪拜之礼。
“一拜父母养育之恩,二拜长辈教导之恩。”苏氏的声音严肃沉稳,江孜依次跪拜,然后被于晓静扶起,端坐在堂屋中央,苏氏拿起木梳上前,替江孜梳发——未及笄的女子一般都是将头发在头顶两边梳成两个对称的小髻,也有简简单单竖起高马尾,只能佩戴发带或者头花,几乎不会戴发簪,待成年及笄时,便可将头发盘成发髻用发簪固定。
作为村长夫人,苏氏这些年来给村里的小姑娘们梳头进行及笄礼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梳头挽发十分熟练,然后站在旁边的于晓静打开自己手上的木盒,里面放着一只漂亮精致的玉簪,十分眼熟——不只是簪子眼熟,那个木盒也眼熟,刚开始江孜还以为是错觉,见着簪子的时候才敢肯定,这不是她退还给傅怀瑾的那只簪子吗?
没有管江孜的惊讶,于晓静将玉簪交苏氏手上就功成身退了,离开前还朝着江孜悄咪咪的眨了眨眼,不知道到底是想表达什么,瞧着有些看好戏的样子——总觉得好像还有什么她不知道的事情发生了。
梳发戴簪结束,苏氏又领着江孜给厅堂里的父母、长辈、亲朋以及外面围观的村民们行揖礼,然后江母就站了起来,她笑着,一如既往的温婉柔和,:“今天非常感谢各位来参加阿孜的及笄礼,来到方山村十余年,也是多亏大家伙的帮助,我们孤儿寡母的才能在这里生活下去。”
顿了顿,江母脸上的笑容更深了几分:“今日除了阿孜及笄礼,还有一件喜事,想让大家一起见证。”